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
该区企业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近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为全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该区企业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近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为全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9月28日,靖因药业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高盛、海通国际、汇丰为联席保荐人。靖因药业由OrbiMed Entities及 Creacion Ventures联合创立于2021年,目前在圣地亚哥和上海设双总部,主要关注siRNA(小核酸)领域。
近日,圣诺医药宣布与华熙生物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等四家投资者签订认购协议,以每股12港元的价格配售约1735.24万股新股。此次配售股份数量相当于公司当前已发行股本约16.50%,配发完成后预计占总股本约14.16%。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对重大疾病的防治是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实现对重大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医学所”)正在探索“核酸适体+人工智能”的路径。
从疾病源头干预,核酸药物兼具“治标治本”功能。核酸药物是一种从基因转录后、蛋白质翻译前阶段进行调控的治疗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小分子或者单抗药物,核酸药物(NADs)成分由特定序列的核苷酸构成,可利用核酸分子的翻译或调控功能从疾病源头进行干预,与传统药物相比兼具“
开源证券发布研报称,小核酸药物布局减重适应症主要围绕INHBE和ALK7两个靶点。从企业布局角度来看,目前进度最快的是Arrowhead和Wave,INHBE siRNA分子都将在未来6个月内读出1期试验数据。临床前大鼠数据显示,Arrowhead的ALK7s
目前举报人及校方通报中均未提及黄某兴的HPV-51型病毒检测情况,医学上需双方(黄某兴与王某)同步检测以明确传播路径。
9月21日,广东省疾控局通报基孔肯雅热监测信息,通报显示2025年9月14日0时至9月20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2426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
瑞财经 刘治颖近日,奥百鑫(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百鑫生物)正式完成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圳金航启盈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珠海市金航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珠海市华众创航贰号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投资。
2025年夏季,广东地区面临基孔肯雅热等虫媒传染病的防控压力。然而,根据公开数据查询,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方便快捷的居家自测产品可供使用,给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带来不便。
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长期被Alnylam等海外药企垄断,核心递送技术和靶点专利构筑了高耸的壁垒。但近期,中国创新药企在这一领域的动作频频:舶望制药的出海合作余温未散,迈威生物又以10亿美元的NewCo交易,宣告其正式杀入小核酸赛道。
在门诊里,经常有患者拿着核酸检测报告问:医生,这结果能百分百确定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却藏着医学检测的复杂逻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代谢通路的重编程是病原体在致命环境中存活的关键。在此,我们揭示了沙门氏菌在翻译水平上快速响应外部环境的机制:即核糖体蛋白S1的K247位点动态乙酰化修饰可调控不同mRNA的翻译,以适应不同的感染阶段。我们发现,非乙酰化的S1K247优先招募与鞭毛组装、硫代谢
近日,奥百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圳金航启盈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珠海市金航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珠海市华众创航贰号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投资。
2025年9月,创新药研发平台型企业百奥赛图在过去一个月连续发布多项重要合作进展。无论是与跨国巨头默克在抗体偶联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方案上的探索,还是与德国Tubulis的抗体许可协议,亦或是合作伙伴IDEAYA在双抗ADC联合治疗的推进,都进一步印证了
在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深远的数年间,总有一些人物因特殊机遇站在舆论聚光灯下,张核子便是其中极具争议的一位。他凭借核酸检测业务迅速扩张商业版图,却又因违规操作陷入信任危机,后续转型之路布满荆棘,如今的境遇更是引发大众广泛讨论。本文将以客观视角,梳理张核子从学霸到商人
近期,百奥赛图在全球创新药产业链上的存在感愈发强烈。进入9月,公司接连发布三项合作消息,涵盖核酸药物递送、ADC研发与双抗ADC合作项目进展,充分展现了其“双业务线”战略的纵深布局与国际竞争力。
过去一年,中国创新药行业一个鲜明的趋势是——对外授权(BD)交易全面爆发。数据显示,仅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签下的授权协议就超过70笔,总交易金额超过600亿美元。跨国药企急着寻找新管线来填补“专利悬崖”,而中国企业凭借效率与成本优势,成为全球新药的重要来
2025年9月16日,南京一个天气说不上热闹的上午,前沿生物在一家低调的酒店里,开了场临时股东大会。
一家由美国人控股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连续亏损5年半累计近15亿元,股价却在今年上涨了近60%,这家名为前沿生物的企业,为何能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仍获得资本市场青睐?